全面推进风险减量服务,太保服务在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保险如何提供高质量的风险减量服务、切实提升客户的服务获得感,有效帮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是摆在财险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也是真正体现保险的价值所在之处。
自今年1月份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以来,中国太保产险高度重视,将“风险减量”纳入中国太保产险发展战略,对新时期的风险减量服务体系进行全局性设计,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服务好客户、服务好民生、服务好社会,组织成立了风险减量体系建设工作小组,编制了《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描绘建设蓝图,夯实体系化建设这一发展“硬实力”,持续打造人才、机制、科技、风控的“软实力”。
中国太保产险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止灾于日常”作为保险风险管理行为的准则,不断创新风险减量服务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一些实践:
社会责任方面,从“保障基本”,向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更高要求转变,不断提供有特色、多样化的风险减量服务。比如在安全生产领域,在保险协会的组织下,中国太保产险组织行业专家,开展了安责险风险专题研究,业内首次提出了“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煤矿”三个行业的事故预防服务技术标准;承保中,为客户开展了大量的事故隐患排查、安全风险辨识、安全培训与宣传、应急演练等事故预防服务,保障了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赢得了企业、从业者以及应急管理部门的认可与好评。
风险管理模式,从“事后赔付”,向“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及时赔付”的“保防减救赔”一体化服务转变,不断深化、前置保险的风险管理属性,提供专业的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解决方案。比如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事后赔付还远远不够。中国太保产险推出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和一揽子服务,从工程建设期入手,由保险公司与其委托的风险管理机构共同代表未来的广大业主参与工程质量管理,源头把控,过程监督,促使参建单位积极整改质量缺陷,为住宅工程质量加把“安全锁”,减少由此引发的各类纠纷和社会矛盾。
产业服务需求,从单一的“风险分散”与“损失补偿”,延伸至投保企业所在行业上下游产业,向支持全流程、全周期、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服务的共赢模式转变。比如,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位,但海上风险管理与保险保障需求迫切,在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太保产险正在编制海上风力发电企业的《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涵盖工程建设与运营期,有力地支持了新能源保险领域风险减量工作的开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