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改革方案落地北京各中学有了新变化
实验室全天面向学生开放;探索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实践作业替代了笔头作业……“新中考”改革方案落地,北京各中学校园里有了新变化:部分科目考试方式调整,让师生从应试压力中解放出来,回归互动式的课堂。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作为考查科目不再计分,是“新中考”方案中最大的变化,这些学科的课堂也在变化。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初二年级的生物课上,同学们把自主性实验“卵壳对卵的作用”的成果和报告带到了实验室,展开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探讨卵壳的出现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作用。一名学生说:“学校的实验室现在全天都开放,我们可以预约去进行自主实验或者小组课题研究。”该校生物教师迟利敏介绍,中考改革后,老师们调整了教学方案,生物学科增加了拓展实验、自主性实验,“让学生们从考试的约束中解脱出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为了一两分去计较,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科思维和学习兴趣。”
各校的课堂变得更“活”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卫刚说:“中考改革后,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学科素养的教育,还可以探索设计跨学科融合课。”卫刚举例,比如,在讲民国纪年与公历纪年换算时,把历史和数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讲“封建社会”时,可以把历史现象和生物、物理知识结合起来,从骨骼、受力等多个角度分析缠足给妇女带来的危害。“学生们对这样的课堂更感兴趣,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科思维的培养,增强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改变不仅限于考查科目。道德与法治改为开卷考试后,通州区大杜社中学的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们死记硬背的任务减少了,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热点话题,“通过情景式的讨论,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表达,敢于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应对的措施。”该校道德与法治教师郭娇娇说。物理学科增加了实验操作分后,该校学生可以走进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室,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研究自制物理学科教具,之后在课堂上用于实际教学,这让学生们充满成就感,初二学生魏薇说:“课上动手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这些知识,让我们更乐于去探究。”
中考改革后,学校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北师大附中不仅取消了相关学科的每周“统练”测试,还减少了笔头的作业,“学生不用抽出时间复习机械记忆的内容,像生物学科,动手做酸奶、腌泡菜,都能作为学业评价的一部分。”该校副校长顾咏梅说。理工附中也调整了作业布置方式,实验报告、课题总结、调研报告等都可以成为作业,东校区教学副校长韩英介绍:“我们还会加大过程性评价在学期总评中的比例,道德与法治学科正在探索开卷期末考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