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联精密半年报发布:归母净利润接近翻倍专注研发迎来业绩收获期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受地缘政治冲突,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因素困扰,复苏动力略显不足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宏观经济的影响,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在诸多挑战下,通联精密得益于前期的业务布局,主要业绩指标亮眼,充分展现了公司的韧劲和活力
日前,通联精密发布2022年半年报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4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5万元,同比增长91.34%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超过28%,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分别比上年增长41.67%,41.67%,44.44%,均有较好的改善围绕客户需求,公司积极发展和延伸业务产品线伴随着前期R&D投资的市场化转型,公司正迎来新的收获期
MIM:火热赛道下的广阔蓝海市场
集佳精密专注精密制造多年,专业从事高精度,高密度,形状复杂,外形美观的精密零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主要包括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精密金属零件,其他精密金属零件和精密注塑件目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多类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伴随着募投项目的完成,有望打开多元化业绩增长的新窗口
MIM是一种模具注射成型毛坯,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设计思想物化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产品适用于制造大批量尺寸精确,结构复杂,形状立体,有特殊要求的金属零件该工艺因克服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和数控产品的诸多痛点,被业界誉为最热的零件成形技术麦肯锡发布的报告也显示,MIM技术在全球10大先进制造技术中排名第二
火爆是对下游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最直观评价全球MIM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伴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的MIM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其市场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40%,是全球最大的MIM市场,并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根据BCC Research的报告,中国MIM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3亿元,增长了近6倍伴随着电子产品和汽车产业的创新,优化和升级,以及消费电子领域MIM工艺的成熟,预计到2025年中国MIM市场规模将达到121.9亿元,这意味着2020—2025年MIM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是一个难得的在疫情下还能保持高速发展的蓝海市场
与欧美的MIM主要用于军火和医疗领域不同,我国的MIM产品多用于消费电子行业2020年金属注塑行业统计报告显示,当年手机市场MIM销量最高,占比56.3%,第二名的智能穿戴MIM销量占比11.7%,计算机,硬件,医疗和汽车的MIM销售额占23.2%
这种大趋势符合通联精密产品的应用领域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并与苹果,亚马逊,DJI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伴随着我国MIM产品应用领域和场景的不断扩大,只有像通联精密这样拥有敏锐市场嗅觉,卓越技术R&D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公司才能抓住发展机遇,占据竞争优势
保持高R&D投入,稳固行业领先地位,不可动摇。
上半年公司实现了一系列增长,这从根本上与其研发成果成功市场化有关,是联合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逐步显现。
技术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组建了专业积淀深厚的复合型技术团队,包括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精密制造实践,保证公司在技术方案的提出和实施上保持领先地位,在竞争中快速突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司合作的下游品牌产品具有明显的领先性和前瞻性,这也进一步推动公司在R&D创新和产品优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对强化公司的R&D和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助推作用。
创作靠的是投入而不是想象今年上半年,公司R&D投资累计完成2426万元,同比增长27.46%,R&D投资总额占营业收入的10.98%从时间延展来看,2018年以来,公司R&D费用持续稳定增长2018年以来,公司R&D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超过10%,显示出其对真金白银的R&D创新的重视
R&D的长期投资和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最近几年来,公司累计承担重点研究项目60余项,在喂料改进与开发,模具创新结构设计,MIM产品研究与制造,产品实现技术改进与集成,自动化设备改造与研发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2项,新增专利3项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申请专利69项,已授权专利50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8月中旬,公司首次入围工信部评选的小巨人企业名单,体现了对公司科研实力的认可
把它藏在你的身体里,等待时机在前景广阔的MIM蓝海市场,龙头企业通联精密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综合技术实力,快速反应能力和不断深化的自动化水平,正伺机在其中畅游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