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2.44万亿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顺利举办,重点展示了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995年的348.6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4万亿元,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95年的75.17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19万人年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超6%
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从零起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党的十八大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散裂中子源装置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是国际公认的与同步辐射光源优势互补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平台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工作人员向公众详细讲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国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对外开放以来,装置性能高效稳定,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达到100千瓦设计指标,进一步提升了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从1998年的28.9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4亿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支持下,我国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国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了6%,在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高速铁路,基础软件研发等取得积极进展,涌现了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一批国之重器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支持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的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同时,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新的科学,新的技术,助力催生新产业,新经济
突破27万家
高新技术企业
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从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到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再到如今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加快应用,科技成果越来越快进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让更多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最近几年来,重大专项引领重点产业跨越发展,移动通信,新药创制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7万家
区域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依托2020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3.6万亿元,以不到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3.3%的全国GDP,培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万家,占到全国的36.3%
今年1—8月份,国家高新区依靠创新驱动,呈现出较强的经济发展韧性,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强劲。科技创新有助于啃更硬的“骨头”。需要加强的项目往往更加复杂,面临更加多变的天气和更加恶劣的地质条件。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大规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企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基础条件好,易施工的项目建设情况良好。只有努力创新,突破困难,用科技战胜困难,才能让交通状况更加均衡,让更多的人受益。
213万项
过去5年科技成果技术交易
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
在陕西柞水,小木耳成就大产业当地在李玉院士,赵亚夫研究员等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建立了木耳技术研发中心,木耳大数据中心等创新平台,带动30个示范基地和300个专业合作社,实现木耳产业年产值近3亿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统筹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与质量,研发人员总量不断增长,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95年的75.17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19万人年
科技人才快速发展背后,也离不开深化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了创新创业新生态加快实施科研人员减负行动,破四唯在重点领域全面展开,极大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过去5年,全国213万项科技成果实现技术交易,是十二五时期的1.52倍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激发人才活力为重点,启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将加快构建符合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培养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揭榜挂帅制度将是十四五科技计划项目改革的重中之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