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网 - 江苏省生活资讯综合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苏南网 -> 热点

“九旬”岐山村正经历近年来最大规模修缮,老弄堂能恢复初生时的优雅吗?

栏目:热点    时间:2018-07-12 00:52   来源: 苏南网   阅读量:10851      关键词:

今年73岁的王肖荷曾与钱学森的父亲是多年邻居。在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内居住了66年的她,总盼着在家门口看到“小时候的光景”。这个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今年3月,长宁区正式启动岐山村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到下月初,弄堂内14栋优秀历史建筑就将完成最关键的外立面修缮,重新展露90多年前诞生时的优雅面貌。岐山村内15栋居民楼的内部修缮和煤卫设施改造也将同步启动,待9月底修缮工程全部完工后,岐山村或将成为上海新式里弄中首个同步完成内外部修缮的成片风貌保护建筑群。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

给老建筑“卸妆、护肤、上淡妆”

岐山村北临长宁路,东依江苏路,南傍愚园路,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中心典型的成片新式里弄建筑群。弄内建筑多兴建于1925年至1930年间,建筑风格主要为联体式三层花园住宅和独栋花园洋房,砖木结构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2005年,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岐山村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记者从长宁区房管部门了解到,岐山村此次修缮共涉及15幢建筑,以大门位于愚园路上的主弄为轴呈鱼骨状排列,其中联排花园住宅11幢,独栋花园洋房4幢。除了历史建筑常涉及的屋面修缮、外立面修缮、承重结构加固修缮,建筑内公用部位修缮、给排水及其他设备修缮、强电及弱电架空线入地等工程也包含在此次修缮内。

岐山村的施工现场,主弄两侧建筑都搭满了脚手架,正在进行外立面修缮

工人正在对青砖围墙进行外立面清理

在岐山村的施工现场,往来居民和推着水泥车的工人们时不时相互让道;均匀分布的支弄角落里,砌墙声、轻微的电钻声仿佛在为弄堂外车水马龙的愚园路和声伴唱。但夺人眼球的还是眼前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历史建筑修缮,关键之一就是外立面修复。”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岐山村内建筑立面形式多样,包括红砖清水墙、青砖、鹅卵石、水泥拉毛等四种,修缮方式也各有不同。

如修缮拉毛墙面需要先铲除破损位置再重新抹拉毛灰;清水墙面需用专门涂料清洗剂去除墙面原有涂料和污垢,再借助专用砖粉浆料逐块批嵌、勾缝;最复杂的鹅卵石外墙修缮需在清理破损部位后,经过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做灰饼、充筋,再依次涂抹底层、中层、粘结层的砂桨,撒上鹅卵石后还要逐一拍平、修整、养护。

然而,大多数建筑历经几十年的反复修缮,外墙都包裹了材质各异的各色涂层,宛如带着一副身份难辨的“面具”。

岐山村居委会所在的愚园路1032弄48号,施工人员使用专用高压水枪冲洗外立面时,“面具”纹丝不动,只能用专业脱漆膏“敷”在外墙,犹如为建筑“卸妆”。然而,一般“卸妆”一次就能恢复建筑“素颜”的脱漆膏,遇到这栋累积了三、四层不同涂料、粉刷印迹的老建筑也只能甘拜下风,“出马”三次才使建筑恢复原始底色,仅“卸妆”的耗时就超过了1天。

愚园路1032弄48号建筑外立面已经完成修缮,基本恢复其红砖墙面特色

已经完成修缮的水泥拉毛墙面

基本完成修缮的青砖墙面

老建筑修缮时另一枚“定时炸弹”当属白蚁。居住在岐山村内钱学森旧居二楼的王肖荷老人告诉记者,每到晚上8时,房内的白蚁们就准时“上班”,居民们也都熟门熟路地往日光灯下放一盆冷水,引诱白蚂蚁聚到盆中央。大约过上半小时,当天“上班”的几十只白蚁差不多都“放弃挣扎”,那么当晚居民们基本能睡个好觉。“这是在老房子里居住多年略带无奈的智慧。”

记者了解到,就在岐山村此次修缮中,一栋居民楼的房梁被白蚁侵蚀后损坏严重,需要整根替换。同一屋檐下的两户居民不得不临时搬迁至其他地方暂住,腾出20天工期使工人们能够顺利替换这根长10.2米,重达500斤的房梁。然而,由于该居民楼既非沿街建筑,岐山村内主通道也不足5米,吊装机无法进入,最后只得由12名工人徒手将房梁吊拉至屋顶。

诸如此类的意外挑战在修缮中时有发生,加之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必须遵守“修旧如故”的原则,使得岐山村的修缮不仅要靠施工方的专业巧劲,还要依靠居民、居委会等多方参与配合。

“弄长制”化解矛盾隐忧

钱学森旧居纪念馆所在的居民楼一层,6户居民家庭合用的厨房空间。2011 年长宁区曾在此进行过一次厨卫改造。

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要求为“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岐山村上一次大修发生在2011年,主要对建筑的门、窗、公用部位、地板等进行整修,同时进行外墙粉刷和屋顶堵漏,并对两个门牌号的房屋完成了厨卫改造。

相比7年前的大修,这次岐山村的修缮有明显不同。江苏路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王剑锋告诉记者,居民们刚开始都以为,这次“修房子”同之前一样,工人们搭好脚手架,粉刷几天就能完工。“没想到,工人们来了后先对着外墙凿、磨,用高压水枪喷刷、冲洗,是按照保护建筑的最高标准修缮的。”

修缮后的建筑优雅、清秀,但是在修缮过程中也曾出现“窗户没关好高压水枪误喷进家中”、墙面年久失修或是窗框松动造成屋内渗水等影响居民生活的意外插曲。

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路祎告诉记者,遇到施工中的突发状况,居民们每天早上7时至傍晚17时都能随时到岐山村内的施工问讯处反映。此外,每周三下午,街道、施工方、监理、居委会和物业也会雷打不动开例会讨论施工问题和居民诉求。

岐山村内支弄

已经基本完成修缮的青砖墙与红砖装饰面

工人正在对青砖墙面进行勾缝

今年3月,江苏路街道内首次在辖区内推行“弄管会”,每条弄堂设一名“弄长”,负责在居民和居委会之间架起一座更精准的沟通桥梁。

已经67岁的岐山村原住民任赞群成为了这条弄堂的首任“弄长”,曾担任岐山村居民区书记的他在居民中颇有威信。这次大修,整条弄堂主通道两侧都搭满了脚手架,居民们晾晒衣服有困难,或是家中墙面渗水发生脱落,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家都第一个想到“找老任”,而任赞群也会立即与施工队反映,或是请居委会出面协调。原本有些生气的居民看到忙前忙后的老任,也开始耐心等候解决。

“老弄堂条件有限,无法24小时配备保安、保洁,这时候就要发动居民自治的力量,有人带头、有人参与,共同维护家园。”王剑锋说,在市中心老城区的“熟人社会”,“弄长制”将政府管理化为社区治理,正成为非常有效的居民自治形式。

“文化聚人”让租户、原住民成为“一家人”

修缮期间,不少居民家晾晒衣服成了难题

截至目前,长宁区共有花园住宅、新式里弄、老公寓等公房约34万平方米,其中第一到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共有121处,列全市第四。其中,江苏路街道是全市花园洋房最多的街道之一,辖区内现有58处共237幢优秀历史建筑,占长宁历史优秀建筑总量的48%。

恰恰是在老房密布的风貌区,许多上了年纪的原住民都相继离开到别处居住,转而将老房子出租。李路祎告诉记者,岐山村现有居民近500户,整条弄堂的出租户接近40%。在涉及此次大修的200余户居民中,出租户也占了不少。“老小区条件不佳,煤卫合用多,居民间矛盾比较集中。”“出租率高,租客对房屋的爱护程度肯定无法像原住民那样,这其中的矛盾也时有发生。”

面对犹如“连环套”式的管理压力,岐山村坚持用好多年“文化聚人”积累的居民自治“家底”。每当新租客来居委会报到时,工作人员都会主动介绍愚园路、岐山村的老马路、老弄堂历史,李路祎和同事们还会“有预谋”地打听新居民的兴趣爱好、文艺特长。居住在岐山村61号的一位来自浙江的“上海媳妇”就是这样被挖掘出了文艺特长,成为居委会文化团队的负责人。

此外,岐山村居委还主动邀请长期居住的租户担任楼组长,参与楼道和弄堂管理。就连租设在弄堂内的房产中介也加入岐山村居民区的聚力党支部,主动承担起向新租户告知历史保护建筑使用、装修事项的重任。

待8月初外立面修缮完成,岐山村还将进行房屋室内修缮以及小区架空线入地工程。而当几个月后的金秋十月,人们再次走进岐山村时,里外修缮一新、空中“蜘蛛网”不再的这条老弄堂还将焕发怎样的新光彩,不妨亲自走进愚园路1032弄感受一番。

小区整体改造后效果图

建筑外立面修缮后效果图供图:均长宁区江苏路街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