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丨一段路,四季景,一颗心
在城市的钢筋丛林中穿行久了,不知不觉,人会麻木,心会钝化,眼睛也浑浊起来。
远离山林,在水泥包裹的空间,像禁锢在无形的笼里,沉闷密实,身体逐渐在虚化,整个人要生出斑斑锈迹。不同于水泥,石头和土地可以呼吸,砌成花墙长出草木后,生命就在枝头摇曳。
不会呼吸的水泥建筑不会滋养生命,也感受不到春天。
但是,上班途中的一段路,让我与自然重新发生关联。这条隔开大路的小街,呈现别样的生机,时光仿佛在这里停顿和安静下来,一副闲散、自我的样子,“生”的气息迎面而来:买早餐的老人、慢吞吞溜达的胖狗、热气缭绕的包子铺、水果摊上鲜亮饱满的色彩……不缓不急,自由舒展,像一场杂乱无序的意识流,又像缓慢推进的电影镜头,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进、流淌。
在这样一条弥漫着浓浓烟火气的路上走着,有一种人间的真实感与踏实感。
一路走来,清晨或黄昏,心变得轻快,脚步也轻盈起来。沉浸于此,更享受于此,单纯的行走也变得妙不可言。这个时候,本能地从日常的庸碌中抽离出来,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脱离了社会属性,不再是职场人、妻子、女儿、母亲或其他标签,你就是天地间的一个生命,如同路边的草木,微不足道,却一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平凡美好。
一个人走在路上,像小溪穿越森林,一路观察打量,一路沉浸分享。幸运的时候,还能遇上别人窗下伸出的粉色花朵,听到划破天空的一两声鸟鸣。沿途的杨树柳树,不远不近,像彼此懂得又相互欣赏的情侣,相珍相惜,又保持着刚刚好的距离。有时会驻足凝视它们,看他们身上的四季流转,感受时光荏苒,明白人与自然之间还有着沟通和默契。
春的萌发,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那些黑黢黢的枝干,坦率地裸露着,如同沉默了整整一个冬天之后,在某个雨雪初散的清晨悄然醒来,绽出绿意。日日在树下走过,能从那些枝干的线条里,读出一丝禅意。中国传统的审美重“古意”,爱“枯境”,原来在外形的枯老朴拙中,藏着生命的存养之方,孕育着鲜活的“生”意。
夏天是潦草的绿,热烈又张狂。傍晚时分,总能看到绿荫下路边刚出锅的大馒头,在热气腾腾的摊子铺前,穿梭着匆忙来去的人们。十米开外的木椅上,一个中年男人兀自弹着走调的吉他,专注又投入。在这样的场景里路过,知道生活原是活色生香的。
最爱的是秋,清晨穿过这条路,有时会看到天边绯红的朝霞。路两边的树叶一片金黄,一阵秋风过后,黄叶打着旋儿漫天翻飞,落在行人身上,洒在水泥地上。这时,闭上眼,感受着风在叶上,叶在肩上,一切美得都刚刚好。在路的尽头,回顾那些飞扬的黄叶,像一个个生命在起起伏伏,灵魂却找不到出口。
不知不觉,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四季。春的新绿、夏的繁茂、秋的绚烂、冬的深沉,这一路,风景在无声地变幻,而走在路上的人,心境也在悄悄地变化。人的喜怒哀乐,其实与自然的变化一样,都是能感受到的……这些情绪的发生,常常会关联到具体的一个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孤独却不是!
孤独的发生是无形的,甚至是猝不及防的。在某个残阳西斜的傍晚,一个人独行,为俗事沮丧又无力,会徒劳地张望、等待,茕茕孑立,期待一个人的出现,带你逃离挣脱。在迎面而来的面孔中,感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怅惘,原来戈多就是一场虚无时空中的独白。
孤独,原是一场在自己内心生发、自我修复完成的体验。在远离人群的时空,与自己相对,看到自我的缺失遗憾、充盈快乐,也接纳自己的脆弱与无助,慢慢学会迷而不失、痛而不语。
所以,感谢这条安静的路,让我沉静下来,从容做自己。
(作者供职于国资委新闻中心)
责编丨卢奇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