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里幸福的朱鹮一家组图

6月2日,朱鹮夫妇在密林中轮换交班看守幼鸟。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四郎镇田岭村的一片密林里,生活着朱鹮一家,出生不到半月的2只朱鹮幼鸟由父母精心呵护,正一天天茁壮成长。被称作“朱鹮故乡”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河畔、田野和天空,时常能看到珍稀鸟类朱鹮的身影。

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曾生活在俄罗斯、韩国、日本和中国。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战争、猎杀和生态破坏等原因,这种珍禽的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种群数量锐减,俄罗斯、韩国、日本相继宣布野生朱鹮绝迹。1981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鹮调查小组历时3年,终于在洋县姚家沟发现7只野生朱鹮孤羽。

在随后37年日渐完善的保护体系中,科研人员先后攻克了朱鹮人工饲养、繁育、笼养朱鹮自然繁育、朱鹮野化驯养放归等关键性技术难题,中国的朱鹮野生种群由7只发展到2000余只,并构建了北京、陕西、河南、浙江、四川等人工种群。一些朱鹮远赴日本和韩国,在当地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繁衍种群。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亚祖表示,朱鹮拯救与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入了新阶段,需要从跟踪保护向栖息地保护转变,引入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6月2日,朱鹮夫妇在密林中轮换交班看守幼鸟。

6月2日,觅食归来的朱鹮在巢里给幼鸟喂食。

6月2日,在巢里看守的朱鹮保护着幼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