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网 - 江苏省生活资讯综合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苏南网 -> 互联

新鲜!公共文化配送迈入大数据“下单”时代

栏目:互联    时间:2018-02-08 03:13   来源: 苏南网   阅读量:14032      关键词:

扫一扫二维码,为喜爱的产品点赞,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热度排行……2月6日,“升级版”公共文化产品配送市集亮相上海市群艺馆,社区版杂技演出、机器人总动员、黄道婆手工织布机等新产品集体“首秀”,来自16个区各街镇的市民体验团抢先“尝鲜”。他们的“点赞”将成为社区、居民点单的直接依据,也成为配送中心调整配送产品的依据,大数据令公共文化配送更为精准。

新主体集中亮相,市民抢先“尝”

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现场邀请16个区各街镇市民代表来“尝鲜”,现场扫二维码为喜爱的产品点个赞。

一走进市群艺馆,宝山区罗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群文干部朱玉平就被大隐书局的折纸手工艺术灯吸引住了。摊位的小桌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有菠萝、三叶草、玉兰等十几种造型。朱玉平观察了花灯的款式,又仔细地询问了花灯的材料、制作时长与难易程度。“工作人员说制作一盏花灯只要一个多小时,还可以清洗,特别适合进社区、学校。”她眼前一亮,“今年肯定会点单。”每次配送市集,朱玉平都会过来逛很久,“就是为了看看有哪些新产品,可以丰富社区百姓的生活。”在当天的热度榜上,折纸手工艺术灯排行第三。

“配送服务的精准化,首先要了解百姓需求。”市群艺馆配送中心副主任朱静波说,“市民希望看到更多新产品,新主体也希望能向市民推荐自己。”配送中心配送主管助理黄仁俊记得,两年前,他曾接待过一家社会主体,主要从事老年人的新媒体培训,帮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时代,进社区后很受欢迎,“进入配送平台,却发现无人点单。我们这才明白,菜单里有几百项产品,如果不及时让社区了解,很难从中脱颖而出。”于是,线下的公共文化产品配送市集应运而生,“为进入配送菜单的新主体提供曝光的舞台。”

《戏曲与歌声》综艺演出、网文赏析体验等多项新产品令市民耳目一新。黄道婆手工织布体验首次进入配送菜单,摊位上,一个等比例缩小的迷你织布机吸引了不少市民,工作人员一手拿着梭子、一手拨动梳理板,现场演示织围巾。工作人员介绍,配合语文课文,项目已经在徐汇区推行了一年,“很受学生欢迎。”在配送集市上,项目也初步达成了不少点单意向。

当天发布的2018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菜单中,共有174家单位,299项产品。其中72 家单位的96项产品参加设摊展示,22家单位为新主体,50家老主体展示的都是新产品;36家单位参加新品推介体验,40多项产品轮番让市民现场品鉴。“产品如何,需要市民来体验,这次请市民来尝鲜,可以了解他们对新品的评价,对哪类产品更感兴趣,有助于正式配送前及时调整。”朱静波说。

大数据“集赞”,市民需求一目了然

市民体验传统手工艺——面塑

在“小映象”近自然(科普)摄影学堂的展台上,一棕一绿两只螳螂引来不少人围观。“我们主要面向小朋友开设科普课堂,比如讲螳螂的一些知识,另外也有专业摄影师教他们如何去拍摄活体昆虫。”参展方相关负责人陈祜介绍。见大家好奇,旁边的工作人员还拿出了一只螳螂幼虫,指着树枝上的成年螳螂说:“长到这么大只要三个月。”解答了众人的疑惑后,陈祜和其他“摊主”一样,不忘“求点赞”。

浦东新区老港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书记吴萍已在“市集”里逛了数个小时,收集了一大堆资料,“这么多社会主体、这么多配送项目,现场吃不透,带着材料回去继续研究。”她说,去年老港镇曾点了滑稽戏、沪剧等节目,今年刚刚为“瓷盘画”点了赞,“希望配送菜单更为丰富,把社区居民的生活排得满满的。”去年的“市集”停留在用户填写点单意向书、社区填写合作意向书上;而今年,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用户的需求就能实时显示。吴萍的“赞”,成为群艺馆门口大屏幕上的数据之一,这些通过互联网搜集得来的大数据,将成为公共文化产品精准征集、精准定制、精准配送、精准服务的重要依据。

当天,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网络平台升级版全新上线,全面提供需求调研、产品申报、征集评审、点单配送、活动预告、过程跟踪、督导评估、经费结算、统计分析等各环节的技术支撑服务。后续的手机版也将在年内推出,配送中心还将进一步在市民中推广使用,让更多市民参与点赞、评价,集成大数据,公共文化配送进入“互联网+”时代。

“配送的产品与百姓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展示和交流会这件事,不可能一劳永逸,但我们努力一步步缩小差距。”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说,“我们通过配送,提升市民素养,同时也倒逼着我们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丰富产品,公共文化配送永远在路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